他們,面臨無人照料、情感難有寄托、生活孤獨的困境 他們,盼望養老有依托、醫療有保障、精神有慰藉 他們,是這個城市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空巢老人 文/記者 萬勤 見習記者 王雪 通訊員 萬信立 余志浩 2月19日,漢南區紗帽街的李爹爹病死于家中,他去世時,他的女兒不在身邊。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空巢老人的生存狀況再次進入公眾視野。目前,武漢市有老齡人口132.05萬人,相當于每6個武漢市民中就有1個老年人,空巢老人近40萬,占老齡人口的30%。 去年,武漢市老齡委選取130個社區(村)的近萬名空巢老人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全市老人空巢率平均值約為24%,遠城區農村老人空巢率接近40%,中心城區為10.23%。 空巢老人,正面臨著無人照料、情感難有寄托、生活孤獨的困境。 【空巢老人三大困境】 2月19日晨8時,漢南紗帽街獨居的李姓爹爹被發現病亡家中。經法醫診斷,老人系天氣過冷致心腦血管疾病突發致亡。民警幾經周折,才找到了在烏金農場做建材生意的女兒女婿。 其實,李爹爹的女兒女婿都還比較孝順,烏金農場距紗帽也僅30分鐘的路程,女兒女婿在爹爹去世前一天還回來看過老人。因為開店守店,女兒不能留在爹爹身邊照顧。 市老齡委的調查結果表明,身體不好、很不好、患有老年病的老人有四成,認為自己身體健康的老人僅有11.92%。其中,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空巢老人占19.06%。超過90%的空巢老人都選擇在家養老,出現突發狀況時如何得到有效救助成為他們面臨的難題之一。 ●困境二:單身老人“空虛寂寞冷” 青山區67歲的空巢老人管如發,經婚介所介紹認識了同樣空巢的秦仙珍。兩人相處一個月后“閃婚”,而兩個月后又想“閃離”。 管如發是退休職工,老伴去世早,子女都已成家并定居國外。為了排遣孤獨和苦悶,他想找個老伴共度晚年。 他在婚介所遇到了49歲的秦仙珍,她離婚早,孩子已定居國外。認識一個月后,兩人便“閃婚”了。婚后,兩人就因為一些家務瑣事經常爭吵。 市老齡委的調查顯示,有近三成的空巢老人為單身,獨自生活。未婚、離異或原配偶去世了的占27.71%;再婚、與原配偶一起生活的占73.5%。 部分老人在接受調查時表示,生活中無人陪伴感覺非常孤獨,精神空虛,有時也會遇到生活照料上的困難。 ●困境三: 獨居久了易抑郁 72歲的楊爹爹老伴去世早,兩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今年除夕,兩個兒子帶著家人都回到楊爹爹身邊過年,楊爹爹格外開心。大年初五過后,兒子們各自返家,楊爹爹的家重回空巢。 團聚的欣喜和重回空巢的失落,楊爹爹胸悶難受,出現了“年后抑郁癥”。研究表明,老年人中有85%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空巢”老人尤為嚴重,27%的老人有明顯的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 統計表明,近四成的空巢老人一個月、半年甚至很少和子女見面;超過三成的空巢老人每月很少和子女通電話;四成左右的老人每天或每隔兩三天會和子女互通電話。子女常回家看看,是治療“空巢”心病的最佳良方。 【空巢老人三大盼】 2月20日,青山區新溝橋街光明社區29街11門的91歲老人殷麥香在家中烤火時,爐子引燃皮帶后引發身上著火,老人不知如何是好,急得團團轉。正帶著社區安保隊員在附近巡邏的社區民警程波看到屋內冒起了煙霧,立即沖了進去,幫老人把身上的火撲滅。 “如果不是及時發現,老人就非常危險。”昨日,程波告訴記者,如果在老人家中安裝應急呼叫器,老人的處境或許沒那么危險。 應對:部分社區已嘗試安裝應急門鈴 日前,武東街社區為轄區內的空巢老人安裝了60多個應急門鈴。應急門鈴一端裝在受助老人家門口,一端安裝在老人睡覺的床頭。當老人行動不便遇到困難時,只要按下呼叫器,門鈴響起,樓上樓下的鄰居就會聽到鈴聲,在樓棟的結對志愿者也會及時上門關照。 ●二盼:提高救助標準 江漢區集寶里的王爹爹、李太婆夫婦都已年過八旬,獨子常年在外。爹爹患病,婆婆癱瘓,兩位老人雖有養老金,還是難以負擔每月上千元的醫藥費、看護費,日常生活起居都是依靠社區志愿者照料。對于他們來說,提高養老金標準,多些生活補助對于目前的生活來說頗為重要。 應對:80歲以上老人可領高齡補貼 2月21日,市老齡辦公布今年的十大惠老政策。其中,80歲以上老人今年可領取高齡補貼。我市每月將向80至89周歲、具有城鎮戶籍、生活困難的老人發放100元補貼,為90至99周歲老人發放200元;農村80歲以上生活困難老人每人每月可領50元生活補貼。 此外,我市將繼續為符合條件的老人購買居家養老護理服務,部分老人每年可免費享受居家養老護理服務365小時,每天1小時;中心城區70周歲以上、獨居、月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老人自愿購買居家養老護理服務時,每年可享受政府365小時的購時護理服務費補貼,補貼標準為每小時服務費的50%,即1小時9元。 ●三盼:多些鍛煉休閑去處 家住長江委小區的郭婆婆告訴記者,平時沒有什么娛樂活動。一天的安排就是早上外出活動筋骨,順便去市場買菜,然后回家做飯、做家務,很少有更多的休閑方式。小區附近也少有運動場所和鍛煉設施,郭婆婆的健身方式便是在人行道上大步疾走。她希望能多些適合老年人鍛煉的場所和器材,除了“撞樹健身”外應該還有更多選擇。 應對:公共體育場館將向老年人免費開放 |
|||
| 聲明:因本網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機,籃球架,體育用品,塑膠地板,動感單車,舞蹈把桿可能因為顯示器顯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實物顏色不符,依實物為主,請大家諒解!具體詳情請咨詢:029-85420958 |